读罢李伟明的长篇小说《风云宝石》(江西人民出版社2023年1月出版发行),我掩卷沉思良久,一个个鲜活的武侠人物在脑海闪显,挥之不去。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深刻而鲜活的人物刻画是小说成败的关键。很显然,李伟明在人物刻画上做得非常出色,在主要人物的外貌、角色性格、心理刻画等方面具有比较高超的处理水平。特别是脱离浅层次描摹,对小说在人物的形而上进行了深度探索,以现代的逻辑展现出广泛的现实意义,犹如一面社会的多棱镜,对当代人、当前事进行了一番照射,光照现实,彰显人性,做到了艺术与现实的完美融合。
首先,该小说对侠义精神进行了现代诠释。《风云宝石》落笔于风云急骤变幻的元朝,大宋已灭,元朝初创,江山依然激荡难安。在这种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如何立足于凡尘,考验着每一个人的意志品格。贯穿于小说始末的主人公刘望北,在追求民族独立、社会安定的征途上,没有迷失人生的方向,时刻保持着忠诚、慷慨、大度、勇敢、正直的侠义精神,在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上,做到了灵活性与原则紧密结合。在剌杀董士选的过程中,面对仇敌他陷入两难的情感纠葛之中,最终他一次放弃剌杀、一次险境救人,充分体现了刘望北深明大义、为人正直的品格,也是他着眼现状求新、求实、求变的思想升华,他摒弃传统武士的道德流俗,大胆与“仇敌”建立了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试图改变社会命运。
传统文学的武侠小说大多是以宣扬忠孝节义为思想线路,展开故事叙述。而《风云宝石》另辟蹊径,对侠义精神进行了全新的诠释,超越了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让笔下人物面对两难困境有了自然的觉醒,有了对与错的独立判断。当前,随着经济的快速高度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物欲横流,是非难辨,世态浮华,如何坚持自己独立思想尤其重要,否则就容易陷入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迷茫之中,在处理人生走向、社会变局等重大问题上,难以设定目标、采取行动和权衡利敝,做出正确决断,最终迈进灾难性死胡同。
其次,该小说对英雄主义进行了深度唤醒。英雄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民族凝聚力之所,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支柱之一。小说《风云宝石》全篇贯穿着浓郁的英雄主义。刘六十领导的农民起义军,面对官兵压境无畏生死奋起反击,书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刘望北仗剑走天涯,不畏强敌、不惧危险,敢于亮剑向顽敌,洋溢着宏大的英雄气概。陈霸先投湖自尽的慷慨、白云翀舍身救友、蓝江南危急施援,无不是英雄的壮举。在宝石山反围剿、奇袭蜈蚣寨、莲花山突围等战事中,李伟明塑造了一帧又一帧的英雄群像,他们在大战关头无不临危不惧,敢以一身赴天下之难的侠义风范破纸而出。
《风云宝石》不是一本简单的叙事小说,她更多的是以写人为中心,通过写人来传递英雄主义,唤醒时代的英雄梦,凝聚浩然之气,铸造英雄魂魄。
另外,该小说对为官之道进行了反思照亮。元朝是蒙古族主导的政府,许多汉人缘于对旧朝的怀念,除对元朝具有血缘上的天然排斥之外,也有对元朝黑暗统治的反抗,这也是刘六十能够短时间聚集各路人马,群起抗击元朝的缘由。就在这危险时刻,董士选的出现改变了一切,他大力惩治贪腐、清除恶吏、整治秩序,受到了群众的爱戴,赢得了民心,最终许多跟随刘六十造反的民众主动弃械下山,刘六十的队伍瞬间被击溃。与之相反,刘六十甘于被人围猎,贪图享受纳小妾、劳民伤财建皇宫,大功未成,腐化已现,最终有违人心,落得起义惨败,身亡山野。一正一反两个活生生的典型,对当今各个为官从政者要坚守怎样的初心底线,具有现实的警醒作用。
武侠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李伟明用武侠的外壳,把当下的社会万象进行了“古典包装”,深刻研读《风云宝石》,能够体会到作者的良苦用心,把小说的内核与现实碰撞能够迸射出不菲的文化价值,对推进社会良性发展具有深远而广阔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