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跑近期国产剧口碑 《小巷人家》再度确认了“生活质感”的真谛

   日期:2024-11-06     来源:电影排行榜    作者:在线电影    浏览:382    评论:0    
核心提示:庄家哥哥考上理想高中,妈妈们攒的肉票拼成一碗红烧肉;待筱婷、栋哲、鹏飞走进中考考场,两家人的祈福依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物质生活的条件一年赛过一年,邻里间搭把手过日子,小院里的情谊随岁月共浓稠。  电视剧《小巷人家》正在湖南卫视、芒果T

  庄家哥哥考上理想高中,妈妈们攒的肉票拼成一碗红烧肉;待筱婷、栋哲、鹏飞走进中考考场,两家人的祈福依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物质生活的条件一年赛过一年,邻里间搭把手过日子,小院里的情谊随岁月共浓稠。

  电视剧《小巷人家》正在湖南卫视、芒果TV双平台播出。故事改编自大米的同名小说,由原作者担任编剧,侯鸿亮制片,张开宙执导,闫妮、李光洁、郭晓东、蒋欣等领衔主演。开播一周来,中国视听大数据(CVB)等多个收视榜单都显示,新剧连登省级卫视同时段第一。数据之外,从弹幕到各社交平台,类似留言不在少数:当正午阳光的制作班底行进在有着年代、生活、群像等元素的现实主义轨道上,这是创作者的“舒适区”。

  其实对今天的国产剧而言,越来越多剧组在追求“生活质感”的议题上达成共识,细节控、沉浸式等早已不是什么稀罕的好评。这一回“舒适区”的观众感慨背后,与其说是年代剧的怀旧滤镜奏效,毋宁看成,成熟的创作班底再度确证了“生活质感”的真谛——那是一种能让人从时代脉络、烟火升腾里辨认“我们这样长大”的真实具象。

  萃取自家长里短、人间真情的细节,成就耐看“慢奇观”

  《小巷人家》的故事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苏州棉纺厂。因单位分房,庄、林两家搬进了家属区巷子里的一方小院,新邻居渐渐缔结一生情谊。

  我们的集体记忆里,剧中所在的1977年到1994年不可谓不波澜壮阔。恢复高考、知青返城、中美建交、改革开放等,从教育、外交到经济,一道道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深刻年轮,无可避免会改变小巷家家户户的命运轨迹。可讲故事的人不急着宏大叙事,而是把朴素的日子当主角,娓娓道来。导演拍小巷里穿行的“二八大杠”,拍承载了远行女儿乡愁的石拱桥,也穿过光影疏斜,拍院子里几块青砖权当球网的乒乓桌、窗边被电风扇吹皱的绿豆汤……更重要的,是透过柴米油盐、灯火可亲,描摹出行进在时代车辙里具体的人。

  宋莹是生产好手,奈何结婚生子后仍没小家一间房,不得已用儿子当“筹码”,遂了分房心愿。外人都道宋莹是“刺头”,唯新邻居黄玲从她细微的情绪变化里察觉了“麻辣厂花”为家庭冲锋陷阵背后那颗柔软的心。黄玲和丈夫庄超英之间一度隔着传统顽固的家族观念,好像许多人只看见黄玲的倔强与隐忍,但宋莹懂她据理力争背后的为母则刚。

  有了相知、相惜打底,素昧平生的两位女性、两户人家成为烟火人间的知己。温馨的邻里日常,便从一餐一饭、一针一线里传递着“远亲不如近邻”的地缘乡情。这份情,是庄家夫妇吵架时,林家两口子唤庄家兄妹来吃烤红薯的婉转“劝架”;也是“蹿天猴”林栋哲的裤子破了补、补了破,折腾到亲妈放弃了,黄玲接过手来用缝纫机给邻家娃缝裤子;还是当小院的墙因为隔壁周青等待政策落户而往里移了半米后,林武峰用自己的经历解开庄家兄妹的心头结。

  这份邻里情,因为真挚又豁达,所以温暖轻松。它与洗脚水里也有风花雪月的父母爱情、互相监督又互打掩护的发小友情、吵过闹过但终究血浓于水的亲情一道,调和着按部就班生活里那抹引无数人会心一笑的滋味。就像当年,宋莹节衣缩食攒钱买电视,黄玲找来好养活又高产的蛇瓜种子,两家人省下一个夏天的菜钱,却也在畅想1980年时许下从此饭桌上没有蛇瓜的新年愿望;等电视机成了各家标配,每当隔壁小院训孩子时,听一耳朵“保留节目”是要调低音量的。

  如果说俯拾皆是的时光图景与集体记忆严丝合缝,像一列重走来时路的绿皮火车;那么大量萃取自家长里短、人间真情的细节,召唤着似曾相识的你我、父辈乃至祖辈,让一代代人与自己的成长风景“确认眼神”,成就了今天倍速观剧时代一次耐看的“慢奇观”。

  时代变迁中的精神进阶,藏着我们对生活的回答

  从播出第一周的反响来看,两位女性的情谊最为观众津津乐道。有人爱看性格互补的她们,在日常持家中互帮互助;有人为暖暖灯光下,宋莹劝黄玲穿得漂漂亮亮的言辞落泪;有人喜欢妈妈们只带筱婷下馆子,决心享受女性的专属时间;还有人欣赏仅仅作为个体的她们,在上世纪80年代文学之风遍野时,心心念念要订阅《十月》《收获》,开始学会为自己读诗,“在遮天的星群里,去寻找那粒闪烁的微光”。

  两位明媚女性的良善相依固然动人,从“无私奉献”的传统母亲形象里突围、激活对自我价值的寻求与渴望,或许更值得振奋。这也恰是《小巷人家》区别于传统年代剧的特别之处——既尊重不同历史阶段、生活背景下酿出的小家庭的笑与泪,也借由时代变迁中人们的精神进阶,尝试给出我们对生活、对社会发展大事件的真切回答。

  讲恢复高考,剧作用不同人群的视角描摹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中国人对知识的观念画像。考场里,应届生、往届生、“知识青年”、甚至哺乳期的妈妈同堂答卷,无问来处,高考的春风可以拂向每个心怀理想的人。庄超英参与的阅卷组,江南酷暑天气,老师们时而传阅优秀答卷,时而感慨诸多考生基础不足,还会互相提醒,别让汗水污了试卷……言谈举止里藏着知识珍贵、逝水流年的潜台词。回到小巷,林栋哲的作文闹出笑话,两位父亲在小院星空下推心置腹,曾读过大学、也曾为身边人命运唏嘘的林武峰终于相信:时代进步了,知识一定是改变命运最公平的机会。

  讲时代的风向,从凡事凭票到拥有“三转一响”、家家订上牛奶,硬件的升级都是显见的物质生活宽裕的注脚;中国健儿在奥运会“零的突破”、春节晚会引领街头的时尚风潮、大学校园成了人们眼里最美的风景,凡此种种群像精神世界的日渐富足,才是时代向前、生活好起来最恰如其分的缩影。

  曾经,张大爷家一入夜便人头攒动,男女老少挤在电视机前看《新闻联播》,飞跃小巷,思接阔达的世界。日历翻得越发快,电视机里的英文讲座成了少年人的课后“老师”;拎起皮革袋一路往南,是有技术、有理想、有闯劲的人得到了春天来的风信。桦林的青春交付给了远方,到了儿子鹏飞的青春,不再有回不去又忘不了的家乡,而是奋斗就能抵达理想的彼岸。从高考落榜到决定练摊,一鸣他们的未来不限于一条独木桥,个体经济、苏南模式的到来让不少肯吃苦的年轻人尝到时代进取的甜头。

  小人书摊前的孩子们一天天长大,随着《小巷人家》的进度条拉到改革开放蓬勃开启,小巷第二代的青春扑面而来。他们将从苏州到广州、上海,书写新的关于情分与理想的故事。他们面前,时代车轮加速度前行;而在身后推动他们的,终究会是存于我们民族心灵史、又随时代进阶的精神基因,譬如热血激昂、理想飞扬。像台词里所说:“国家在向上走,国家给你们这一代人都提供了无穷的机会。只要肯努力,我们每个人都能向上走。”也如电视剧插曲里所唱:“赤手空拳/偏要建万丈高楼。”(记者 王彦)

 
标签: 电影在线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网站导航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