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心系天下公益团队和字节跳动公益联合共创的《大地的童画》公益项目,正在火热开展中。这一次,《大地的童画》走进了木偶剧之乡——四川资中县。本站节目中,两位抖音达人@刘丰和@疯狂特效师余巍走进了文化历史底蕴深厚的铁佛镇铁佛中心学校,给孩子们带来一些与众不同的美育课程。如何发挥本土文化优势,充分利用当地的特色非遗资源,开展乡村美育,这期节目为这个问题送来了一份特别的答卷。
美就在身边,挖掘非遗美学
铁佛镇铁佛中心学校校虽地处乡村,但被丰富的文化、非遗元素包围。学校内就坐落着一座古建筑,实属罕见。南华宫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是广东、福建客家人共建的会馆,更是民族迁徙、客家文化传承的历史见证物。甚至连被同学们戏称为“痒痒树”的古树也有着千年的历史。
而距离学校15公里之外的罗泉古镇是中国100个千年古镇之一。颇让人可惜的是,铁佛镇铁佛中心学校的学生们虽身处其中,但却未能发现身边的美,少有感知到文化的魅力,就在身边的古镇,学生们此前也并未踏足。
刘丰和余巍带领着这群孩子,走出课堂,去重新审视这些“最熟悉的陌生场景”。悉心的讲解之外,还在这儿给孩子们上了生动的木偶课。对于木偶戏,孩子们难掩喜悦,不过即便是木偶之乡的孩子们,对木偶戏这门非遗文化的了解却非常少。 刘丰和余巍请来了资中木偶剧团的非遗传承人唐友民和甘雪莲。在他俩的演示和制作下,学生们得以看到木偶的安装和穿衣,以及制作、上色的过程。
同学们在阵阵“哇”声中,在实际动手上色的乐趣中,完成了非遗沉浸式美学教育。而这种近距离与传承人面对面,现场观摩、动手体验非遗的互动方式,显然让同学们更好地感受了非遗文化及背后的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更重要的或是,在了解木偶上色不易,了解木偶精湛制作技艺后,更会让孩子们成为探索者,探索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为传统文化发声,发扬非遗美学。
匠心与童真,木偶戏的梦想寄语
以画笔为媒介,让美术成为孩子们与自我、与他人、与世界对话的桥梁。刘丰和余巍让孩子们用画,画出心中所想。而铁佛镇铁佛中心学校的同学们在一幅幅画中袒露出了自己的少年心事。
画笔背后,展露出了同学们或天马行空,或细腻体贴,或有小小愁绪的小世界 。小小年纪就透露出理工男潜质的覃鸿茗,热爱画画的男孩叶虹羽画风可爱,却又参杂了“父母不让我画画”的困恼。心疼妈妈的曾凌薇不仅立志成为服装设计师,还给妈妈设计了许多的衣服。
刘丰和余巍敏锐地感知到了孩子们的表达欲,他们画笔下的故事需要被聆听,以及这群乡村孩子急需一个让他们闪耀的舞台。刘丰和余巍不仅积极张罗给孩子们排练木偶戏演出,还忙前忙后邀约学生们的家长,只为给孩子留下最美好的舞台瞬间。
木偶戏表演当天,孩子们用木偶在舞台上尽情展示着自己的才艺和创意,别开生面的木偶戏表演充满了童真和活力,让现场观众感受到孩子们的天真烂漫和无限潜力,也为传统文化发声,发扬了非遗美学。值得一提的是,木偶戏成了孩子们的树洞输出,更成为孩子们跟父母沟通的桥梁。孩子们在木偶戏中表达自己的少年心事,更为重要的或是,他们在传承中守住文化根脉,在创新中激发了非遗活力。
非遗美育,公益之火可以燎原
通过画笔,让木偶戏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可以说,融入美育教育,让非遗拥有更广阔的舞台。乡村美育教育不仅仅是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更能激发学生们的创新创造活力,比如可以更近一步感受非遗的独特的魅力。
《大地的童画》在推广乡村美育时,素来注重文化传承。将非遗和乡村美育相融合,不仅能帮助乡村孩子更好地理解民族历史文化,还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乡村孩子们还将成为小小传承者自觉传承历史文脉,共同守护非遗文化。
可以肯定的是,美育教育与“非遗传承”的协力共进,必将持续助力乡村美育,并为传统艺术的永续发展做贡献。据悉,《大地的童画》已于10月25日起每周五在抖音号“字节跳动公益”上线播出,更多花絮请关注抖音号“心系天下”、“大地的童画”。
免责声明:
中国网娱乐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